资讯
当前位置: 成都移动 > 新闻资讯 > 资讯
小米屈恒:人车家全生态的硬核创新进入到了井喷期
发布日期:2024-03-18 阅读次数:

崔玉贤/文

近日,按照小米惯例,新年第一件事情就是颁发“百万美金技术大奖”。这已经是第五届了,今年的百万美金技术大奖有两支团队:小米汽车相关的“大压铸技术”和“小米澎湃OS”。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屈恒在接受网易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经历这么多届评奖,工程师文化以及技术立业的文化已经深入到小米人的内心。外界对小米有很多的误解,认为小米是组装厂,没有核心技术,但其实小米是个对研发特别重视的企业。

据了解,此次百万美金年度技术大奖有超过120个项目参评,历届最多,覆盖了小米各个业务领域,从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产品设计到工艺优化。“我们也明显的感受到了,围绕“人车家全生态”的硬核创新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井喷期,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点开花的时代,可能未来是全面的、全景式的融合的跨越。”屈恒提到。

硬核创新进入井喷期

“今年发出了两个百万美金大奖,当时评选的时候都没有注意,评完了发现这两个大奖非常有意思,就是一软一硬。软的就是澎湃OS,硬的就是大压铸,而且还有AI团队在里面。充分体现了我们新的科技战略——(软件×硬件)ᴬᴵ。”屈恒总结道,“我们还开玩笑说,未来任何一个软件或硬件团队,如果没有跟AI有些技术上的结合,可能很难再去拿一等奖。”

小米屈恒:人车家全生态的硬核创新进入到了井喷期(图1)

2023年小米提出了科技战略升级: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坚持长期持续投入。雷军曾表示,软件硬件深度融合,是为用户提供独特体验的根本保证,而AI则是未来的生产力,也是小米长期持续投入的底层赛道之一。

此次参加评选的120多个项目很多都与AI相关。比如小米澎湃OS中的自研AI系统和“一体化大压铸技术”中的AI仿真;AI语音识别框架的基石“新一代Kaldi”项目(二等奖);CyberDog2仿生四足机器人;小米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与探索等众多获奖项目,都和AI高度相关。

“ 我们明显的感受到了围绕’人车家全生态’的硬核创新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井喷期,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点开花的时代,可能未来是全面的、全景式的融合的跨越。所以,这些就是我们接下来为推进十年战略要做硬核科技引领者我们做的一些拆解。”

据了解, 百万美金年度技术大奖是小米公司最高技术大奖,主要奖励10人以内的工程师团队,奖金为价值100万美元的股票RSU。今年是小米百万美金技术大奖的第五年,前四年已有五支技术团队获此殊荣,分别是:MIX Alpha环绕屏技术团队、秒充技术团队和MIUI隐私保护能力建设团队、铁蛋仿生机器人团队、小米x徕卡影像团队。

“我们设立百万美金大奖的初衷就是想鼓励技术立业的文化,也是鼓励我们的工程师文化。”屈恒提到,“外界对我们有很多误解,总觉得小米是什么组装厂,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实小米是一个对研发特别重视的企业。我们今天员工里面已经有超过一半就是我们的工程师,并且我们每年在技术领域的投入也特别大,雷总在2020年也承诺,未来五年研发经费要超过一千亿。”

小米为何要全栈自研大压铸?

此次获奖的有支队伍非常受外界关注,那就是与小米其策划相关的一体化大压铸技术。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提到了五大核心技术: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为什么大压铸技术能够获得百万美金技术大奖?

“最近有很多黑我们的稿子,说我们买了一个压铸机就可以将压铸件做出来。如果事情都那么简单,大家都随便买个压铸机不就搞定了吗?”小米集团汽车部副总裁于立国无奈道。

据了解,小米超级大压铸全栈自研,不仅自研了材料,还自研了设备集群系统,几乎完成了大压铸产业链里所有环节的自研。

在设计方面,该项目首创一体化大压铸的正向闭环设计方法,发明了超长流程材料-结构-工艺-性能研究方法、创新提出了大压铸性能设计闭环验证技术,实现了车身轻量化和扭转刚度的领先;在材料方面,小米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仪器合作,自研了多元材料性能AI仿真系统, 进行了1016万次模拟仿真实验,遴选出最优合金配方小米泰坦合金;制造方面,小米超级压铸技术核心是一台拥有9100吨锁模力、重达718吨的大压铸机,相当于4台波音747的重量。

“我们今天比较骄傲地讲,是世界所有的车厂里边唯二既拥有原材料,又有整个压铸集群的汽车厂商,第一个就是马斯克,就是特斯拉。”于立国提到。

据悉,小米的大压铸技术还获得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认可。“如果它不领先,肯定拿不了这样的百万美金奖,还是个挺不容易的过程。我们也愿意啃硬骨头,雷总讲,百年汽车无捷径,如果不从底层核心逻辑干起,靠一点点小心机,靠一点点商业模式的创新,靠一点点用户体验的提升,想长期在这个赛道里面去取胜,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于立国表示,“如果你不在底层核心技术上去深耕,去花力气,花钱,投人,你凭什么跟全球那么多优秀的车厂去竞争呢?”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站涉及图片,均来自自媒体及互联网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行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网的观点和立场且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网站内容涉及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以电话的方式与本网联系+86-18512817880,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站收到反馈后30日内进行核实删除处理。冒充本站员工以任何其他联系方式,进行的"内容核实"、"商务联系"等行为,均不能代表本站。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